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绿野书院】后稷故里织梦人,记咸阳苏绘"土布哥哥"赵哲(丁群练)

  • 有邰书院
楼主回复
  • 阅读:76407
  • 回复:1
  • 发表于:2018/12/28 1:19:01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武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说起赵哲,可能有的人还不知道,但一说起苏绘土织布和聚家超市,武功县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早就想造访他,给他写一篇人物风采文章。可由于工作缠身,加之赵哲先生人格魅力产生的强大气场,其冲击波竟让我内心澎湃无法平稳下来,待其冲击波在我心中渐渐地淡去,遂写下了这篇访记。    ——题记




       “土布哥哥”——苏绘合作社理事长赵哲

      “哲”字,在现代汉语辞典中,意为“有智慧或者是有智慧的人的意思。”咸阳苏绘民间手工工艺精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哲,他的高贵品质就好像他的名字一样名副其实。他,分明就是一位哲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人。

      赵哲,1963年9月生于武功县普集街乡永丰村,1981年薛固高中毕业;1985年咸阳技工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毕业;1985年至1996年从事服装职业技能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为社会培养3000多名服装技术人才;1996至2001从事服装加工,品牌服装代理销售,创立红女士西装和铜车马皮装品牌;2001年加盟创办西安海星连锁超市69店(周至店);2003年至今创办陕西聚家连锁超市,已有一个购物中心和11个标超。2011年被咸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咸阳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优秀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11年至2012年进修西安交大管理学院DBA博士班获工商管理博士学位;曾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个人”;2012年被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通过国家纺织工业部技能鉴定考试,获得国家二级服装设计师和国家二级家纺设计师职称。      




       土织布流程之一:经线

       要说,我们每个人这一生的生活,总是脱离不开“衣食住行”四个字。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诗歌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全诗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母亲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衣”字排在”衣食住行“这四个字的首位,足见其地位和重要性。

      在远古的原始社会,生产条件相当落后,当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取得食物维持生命存续后,才开始有了文明的意识,当文明的意识觉醒后,人类祖先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赶紧用树叶、树皮遮住赤裸裸下体,懂得了害羞、耻辱,这是人和动物区别的最根本标志。

      赵哲理事长开始走上社会创业时,本是以裁裁剪剪、缝缝补补为职业的一名裁缝,因裁缝技术高超,曾给新的学习裁剪人员授过课。听说他当时创立了某一个品牌服装,在武功当地享有盛名。但是,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市场管理经验,加之品牌保护意识不强,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香饽饽,竟让别人率先抢注,摔了跟头,吃尽了苦头。因而,错失了一次发财致富的先机。初次创业的失败,让他体会到市场经济的艰辛,让他意识到如果不顺应市场经济、不树立先进的市场经营管理意识、不用科学的管理经验武装头脑,那终将一事无成。从那以后,他吸取了深刻的经验教训,这也是他后来不断外出参加各种高级经营管理学习培训,用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武装自己头脑的原因之一。




    武功县地图

    陕西省武功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 武功原为古有邰国,是炎帝后裔姜姓的封地,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四千多年前,我国农业始祖后稷就在这里诞生,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使炎黄子孙告别了茹毛饮血,开始了刀耕火种,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开创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新辉煌。武功因而有“中华农都”之美誉。

      武功县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这里也是大汉忠臣苏武的故里、唐太宗李世民的诞生地。武功因而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民风憨厚淳朴,乡亲吃苦耐劳,许多古老的民间工艺世代相传。织锦,就是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下来的一个非常古老的民间技艺工艺之一。武功县曾是我国农业发祥地之一,传统的农耕文化,给了人们天然的分工,即“男耕女织”。武功县土地肥沃平整,气候适宜种棉,过去一直是陕西棉花主产区,为土织布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土织布在武功历史悠久,兴盛于明清时期,农家妇女祖祖辈辈纺线织布。母传女,婆传媳,土织布伴随了一代又一代武功人,“织女”成了广大农村妇女的代名词。

      说起织锦技艺,就不由得不提到古代十六国时期的才女苏蕙。苏蕙,生于公元357年,字若兰,容貌秀丽,举止娴雅,自小聪颖过人,三岁学画,四岁作诗,五岁抚琴,九岁便学会了织锦,十岁刚过,即可描龙绣凤,琴棋书画的神韵,全被她运用到了织锦技艺之中。苏蕙丈夫窦滔远在外地,苏蕙独守空闺中,日子稍长,她顿生寂寞之情,便用吟诗作文来排遣孤寂的时光,后突发奇想,又经反复推敲构思,她把所写诗词编排整理暗藏在29行、29列的841个文字里。然后怀着满腔幽思,废寝忘食地把诗词织绣在八寸锦缎上,苏蕙把这幅锦缎命名成“璇玑图”。




      中国最早的情书——璇玑图

      “璇玑图”织锦呈正方形,横、竖、斜均可成诗体。璇玑,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因而,璇玑图上的诗歌排列得就象天上的星辰一样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识,不知者望之茫然,暗喻她对丈夫的恋情,就象天上的星星一样深邃而不变。此后,“璇玑图”被诸多名家解读,其中唐朝武则天曾专门为苏蕙与《璇玑图》撰写序文,并御赐苏蕙“天下第一才女”美誉之称。“璇玑图”既是中国诗词艺术与织锦技术的完美结合,又是坚贞爱情的千古绝唱,长期素有“情诗八千”之美誉,被历代才子佳人争相传颂,并成就了盛极不衰的“苏蕙文化”。

      直至现在,有关苏蕙的神奇故事仍在武功当地广为流传,由织锦回文起源的“璇玑图”形状的小手绢也成为人们忠贞不渝爱情的象征。现在在武功乃至关中的农村,至今还流传有结婚当日抢手绢的古老习俗,女儿出嫁前,母亲也总是要给待宇闺中准备出嫁的女儿亲手织上几条五彩斑斓的花床单,作为陪嫁嫁妆来表达对爱女的一片疼爱之情。

      “苏蕙”可以说是最早发明织锦技艺的女工艺家,在1650多年前,在她织就的《织锦回文璇玑图》上,她将这一织锦古纺技艺工艺技术体现的淋漓尽致,影响深远,广为流传。




      赵哲理事长专程去扶风拜访苏蕙与回文璇玑图的作者秦川

      织锦技艺,作为古老的文化遗产,可是发展的形势却不容乐观!由于这一古老的织锦工艺完全是靠纯手工来制作完成,产量效率低下。因而,在时间就是金钱,金钱至上的今天,并不能给许多贫困家庭产生经济上的效益,遂被许多农村家庭主妇抛弃。另外诸多机器生产的纺织产品花色更加优美、价格更加低廉,因而,靠纯手工来制作织锦技艺的商品在市场上并不占优势,再加上手工织布的多道工序流程较为复杂繁琐,所以亲自动手作纯手工织锦产品的人是越来越少。

      眼看这一流传千古、源远流长、广泛传承的民间纯手工织锦技艺工艺技术,第一才女苏蕙亲自发明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苏蕙的家乡——武功县一带农村将面临着要频临绝迹失传的境地。

      为了抢救、继承和发扬光大武功当地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解决当地富余的剩余劳动力,增加贫困家庭的经济效益。赵哲连续数月辛苦奔波,深入农村、深入城市和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开动脑筋,经过几个昼夜冥思苦想,他的脑海顿时豁然开朗,一个清晰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渐渐明晰起来,一个传承古老织锦技艺,带动乡亲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逐渐形成。

      这一年,恰好是2005年,中央发布了“三农”一号文件,国家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天时地利人和,一切的一切都似乎在向农村、农民倾斜。




     2005年8月18日,苏绘合作社成立

     那一年,在武功,以传承织锦技艺工艺、弘扬古纺文化、带动乡亲致富为宗旨,定位于“把民间织造精髓变成产业、推向世界、权力打造中国手工布艺第一品牌”为目标,依托当地人民富足的劳动力资源,古老的纺织文化,采用“合作者+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组织农户农闲时间生产,再由合作社统一回收、销售,并按织布数量给于分红。坚持以智慧不断创新、用手工创造价值,老百姓实实在在挣到钱为经营理念,将武功县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之地,为民造福的这一古纺奇葩发扬光大,抢救、继承和发扬“苏蕙”织锦手工古纺,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发扬广大,惠及全人类为目标,咸阳苏绘民间手工工艺精品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并同时注册了“苏绘”商标。

      将“苏绘”作为企业的注册商标,你可不要小看,说来那可是大有门道讲究的:苏绘谐音上取义于“苏蕙”之意。注册苏绘,实际上是在保护“苏蕙”古老品牌。赵哲和爱人张淑霞作为苏蕙织锦回文与武功民间送手绢风俗的传承人,保护“苏蕙”织锦技艺这上千年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给合作社取名“绘”,更预示的是在描绘着织锦技艺的美好未来,那是他们力争打造出中国手工布艺第一品牌的一颗的远大理想和勃勃雄心壮志!




      苏绘产品获得2017年中国网红网货节“陕西好网货”荣誉

      土织布,又叫老粗布,是我们的老祖先世代沿用的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地域特色。在当今崇尚绿色环保、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中,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土织布的工艺流程非常繁琐复杂,具体工艺流程要分为纺线、打筒、染色、经线、穿绳、穿筝、织布、浆制、晾晒、捶打等多道工序,才可以形成最终的产品。

      土织布的主要器具有:纺车、线轮、织布机、梭子、锤布石等,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大大小小约72道工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纺线,先用棉花搓捻子,再在纺车上拧抽出细如丝的线。二是整线,把纺锭上的线穗子通过线轮后,再上柺,成束、浆洗、晾干、缠成线筒子。三是进行“经线”工艺组合,设计配色型,俗称“经布”,然后再梳理经线,俗称“刷布”四是经线滚子架上织机,双手再梳理经线,双脚交换踏板织布。花型越复杂,梭子就由两个增加到四个以上,双踏板也变成四踏板。织完后了机、捶布。这些工序用一首歌谣可以概括:咬咛咛、纺线线、上柺浆洗再晾干,缠成筒子整经线,纬线全凭梭子穿。十亩地,八分宽,上面坐个腰弯弯,脚一踏,手一扳,克利马叉都动弹。




      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在咸阳市委书记岳亮,武功县委书记田一泓等陪同下,深入了解苏绘土织布的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苏绘土织布产品是以22种基本色线配色成花,经过72道传统纯手工工艺精纺、精织,色彩丰富,图案别致,既保持了传统的苏蕙织锦布艺自然天成的风格韵味,又形成了现代关中农村手织布的基本特点、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民族爱好。他们创研开发出土织布床单、围巾、睡衣、衬衣、保健按摩拖鞋、步步高养生布鞋、肩颈百草生态枕、五行按摩毯等养生保健系列、婚庆系列、苏绘整体居家系列、养生坊系列等产品。其产品多以柳条、彩条、方格、提花四大系列为基础,广泛应用于服装、床上用品、围巾、台布、窗帘、壁挂、坐垫、布鞋等。在现代人民倍加珍爱生命健康的今天,这一古老、天然环保的纯手工布艺产品以健康的天然品质,鲜明的民族图案,精湛的手织工艺,良好的产品质量,淳朴的诚实信誉,母爱的幼时亲情,因而备受中外各界人士的青睐。




      咸阳市委书记岳亮在县委书记田一泓、县长林梅陪同下,调研武功苏绘

      现在,苏绘民间手工工艺精品专业合作社已通过IS0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苏绘”商标已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苏绘手织布产品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名牌产品;苏绘土织布技艺被授予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单位”;苏绘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农头企业;苏绘系列产品先后获得12项国家发明专利。2005年赵哲和爱人张淑霞被陕西省文化厅认定为“苏蕙织绵技艺土织布非遗传承人”。




      农业农村部市场经济信息司副司长宋丹阳来苏绘调研

      武功县本是一个农业大县,县域面积仅397.8平方公里,是陕西省最小的一个县,可是人口众多,全县人口有44.81万人,辖8镇4乡、262个自然村,6个社区居委会。陕西省的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192人,而武功县竟高达1127人,是全省平均人口密度的5.87倍!人口密度较大,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境内陇海铁路、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穿境而过,国道、省道贯穿其中,交通四通八达,物流较为便利。尽管有良好的地理环境、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良好的便利条件,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经济不发达,因而多年来,武功一直是国家贫困县。




      世界手工理事会前主席乌沙_克里希娜和尼泊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省内务和法律部部长卡尔基尼参观苏绘产品

      据有关资料记载,武功县2017年底贫困人口3571户,共计11666人,其中妇女就有1980人。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武功的经济发展、积极采取招商引资,对外劳务输出,发展养殖种植,发展经济作物,发展电子商务经济等多项措施,全力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

      武功县是最早发明织锦技艺的女工艺家苏蕙的家乡,这里人力资源丰富,平时男人大多在外边打工,女人们在家里农忙种地、农闲管家育娃织布的日子,农民工就业一直是靠给南方发达地区输出务工人员解决。可是广大农村妇女因为家庭老小的牵挂问题,就业一直是个难题。近年来,武功县委、县政府提出把苏蕙发明的古老织锦技艺发扬光大,决定把土织布产业从“一村一品”上升为“一县一业”,把民间织锦织造技艺发展成为振兴武功经济的大产业,通过土织布产业的经济带动,全力打造中国手工布艺第一品牌,助力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让老百姓实实在在能挣到钱。




      武功中国手工布艺第一县展台

      据不完全统计,以平均每名妇女每月织100米布来计算(农户织工且不需要负担原材料成本),去除休假时间,可净得手工加工费1000元到1800元,平均每天可得30元到70元,每年可平均增收8000元到12000元。现在咸阳苏绘民间手工工艺精品专业合作社在武功县9个乡镇128个村子,在武功以外的周至县、蓝田县、永寿县等贫困地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带动周边8000多人实现足不出户在家里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15000元。

      “一家富裕不算富,家家富裕才算富”。赵哲理事长自2005年创办咸阳苏绘民间手工工艺精品专业合作社至今,已经大力发展土织布产业带动了上万名农村妇女致富。为把第一才女苏蕙发明的织锦技艺这一古纺织锦技艺奇葩继续发扬壮大,苏绘民间手工工艺精品专业合作社征地300余亩,欲建造《关中苏绘手工艺文化产业园》,发展成为一个将产品展示、工艺演示、游客体验、营销中心、设计研发、技能培训、中国纺织历史文化博物馆、天下第一才女苏蕙纪念馆、地方风味特色、农家餐馆、庭院客房、民间传统游乐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以发展带动更多的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有关苏蕙的神奇故事,随着土织布产业的发展壮大在武功等地广为流传,使得“武功——中国手工布艺第一县”的美名已名满天下。




      名牌产品、著名商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单位、龙头企业奖牌

      在咸阳苏绘民间手工工艺精品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若兰、木楠、舒春、春雷、南可等诸多手织布专业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似地在武功大地遍地开花结果,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企业近年所获各类荣誉 

      赵哲出身于农家子弟,他致富不忘乡亲,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每年他都积极进行爱心捐款、扶贫捐款,把一颗大爱红心奉献给乡亲。2017年,苏绘合作社助力帮扶11户,户均增收9100元,助力帮扶资金投入6.3万元,主要为贫困户购置织布机、培训织布技艺、节日赠送米面油等日用品。帮扶十几户贫困户脱贫并为贫困人员捐款捐赠物品十多万元。另一方面,积极吸收贫困户家庭加入到合作社成为社员(每户贫困家庭安排一名人员到合作社工作),结合实际给各社员能织布的织布,不能织布的则由合作社和农行获得合作扶贫贷款,每年给贫困户家庭3500元分红,实施了以产业带动的精准帮扶扶贫。另外,多年来还为50多名贫困大学生捐款十多万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济贫扶弱的传统优良传统!




      捐资助学,回报家乡

      另外,他把带领乡亲们致富的触角也拓展到其他领域,由他牵头的陕西聚家超市有限公司,先后在武功、周至等地开办了11家连锁店,帮助许多贫困家庭实现了不出远门就可以在家门口挣钱的美好愿望,为解决当地的劳动力就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你看那:在乡间的一条条宽广的水泥街道上,合作者的村民们正在那里经布,不,这哪里是在经布啊,这分明是在用手中的一根根线,演奏织汇着美轮美奂的七彩人生乐章!

      你再看那,来回穿梭在织布机上的一只只梭子,他哪里是人间的梭子啊,它分明就是天宫里织女手中的那金梭、银梭,它不就是正在编织着乡亲们的勤劳致富梦!

      巧手金梭织彩虹,织出一片新天地。赵哲,这一位哲人,他不仅仅是在经商做生意,他是在保护和传承着“苏蕙”这一传统古老的织锦技艺,他更是在带领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武功这块关中贫瘠的大地上,编织和绘就着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此文初稿于2018.4,修订于2018.7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丁群练,男,60后,武功镇羊圈村人,武功县税务系统干部,咸阳市作协会员、武功县作协会员。

  • 阳光的味道
  • 发表于:2020/3/27 21:26:48
  • 来自:陕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