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史高座读曲】读杨碧峰的《〔中吕?喜春来〕桥》

  • 大海
楼主回复
  • 阅读:343
  • 回复:0
  • 发表于:2024/1/28 11:33:09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武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史高座读曲】读杨碧峰的《〔中吕?喜春来〕桥》

〔中吕?喜春来〕桥///杨碧峰(南京) 
如虹枕水听涛浪,邀月拥怀入梦乡。南来北往惠千方,赢赞赏,天地共情长。

【史高座解读】我们知道,桥是一个建筑物,它架在水上或者空中便于人们通行,其主要作用就是连接与沟通。所以,它也象征着心灵之桥,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理解;也蕴含着宽容、转换的意义,人们常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这个道理。如陆游《五云桥》所写的那样:“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陵谷双迁谁复识?我来徙倚暮烟中。”通读杨碧峰的《〔中吕?喜春来〕桥》,实际上就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写了一个“梦”字。“桥”的梦是什么呢?我们看作者是如何行文的。

        作者起笔写道:“如虹枕水听涛浪,邀月拥怀入梦乡。”先把“桥”比作“虹”,给人以美感,奠定了抒情的基调。接着用一个“枕水”呈现出偃伏水上悠闲自得的样子。悠闲着干什么呢?原来是“听涛浪”  。心系两岸,方便两岸,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真有笑傲天下鸿沟的味道。悠闲并非丧志,所以,“邀月拥怀入梦乡”,面对涛浪有所感想。我们知道,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出了一种孤独与冷清,而“桥”并非如此,它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积极地进取,进入梦乡任思绪飞扬,很自然地引出了下一层。这就是“南来北往惠千方”,并非孤独与冷清,而是想尽种种办法给人们带来好处。这正如宋代的叶适在《修路疏》中写的那样:"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会撞头磕脑。"   这样,又引入下一层,“赢赞赏,天地共情长。”  这种“惠千方” 的品质,系两岸的情怀,谁能够忘记?所以赢得天地的赞赏。正如作者《〔黄钟·贺胜朝〕桥》所写的那样:“连岸州,枕清流,如彩绸。 历雨经风无怨尤,惠及城乡似水柔。商贾畅远千愁,建丰功铭万秋。”

        总之,这首小令围绕着“听、梦、赞”三字依次展开,听入耳帘,想在心中;梦意飞扬,惠及八方;天地共赞,字少情深。

                史高座    2024·1·22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