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读常箴吾先生的《〔双调·步步娇〕梦访太白山 》

  • 大海
楼主回复
  • 阅读:286
  • 回复:0
  • 发表于:2023/11/27 7:31:38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武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史高座读曲】读常箴吾先生的《〔双调·步步娇〕梦访太白山 》     


〔双调?步步娇〕梦访太白山    2007.5///常箴吾
我问诗仙登山处?风语千条路!看云浮,百里青松都把太白扶。大声呼,无边秦岭歌无数。

【史高座解读】读常箴吾先生的《〔双调?步步娇〕梦访太白山 》
       这首曲的题目是《梦访太白山 》,一个“梦”字,是实也是虚,虚实相间,给人以洒脱的感觉,真有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味道。“梦”的对象是“太白山”,实际上指的就是秦岭山,作者用了一个借代修辞格表明了梦的归宿,彰显了作者的胸襟。因为,太白山自古就是一座名山,她的主峰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地理、水系的分界岭,有多种珍稀动植物生活在这里,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等许多著名诗人都留有诗文,厚重的自然与博大的文化在太白山有效地融合。李白在《登太白峰》中写道:“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现在,我们看作者是如何行文的。
       起句“我问诗仙登山处?”一“问”承一“梦”,告诉人们登太白的路线图,这就是循着李白的踪迹,一览太白山的风光,表明了心志。这一“问”也反映了一个“大”字,千峰鸟飞,万径人踪,何处是诗仙登临处?谁能说得清呢?一个“问”字,给人以思考,让人来想象。接着一句“风语千条路!”回答问话的不是人而是“风”。问得自然,答得巧妙,因为,除“风”之外,恐怕无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风回答了,人还是不能得到一个明晰而准确的判断,始终在一个梦境中徘徊。这是太白山的特点,正如李白在《登太白峰》中写的那样:“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真是“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接着作者写道:“看云浮,百里青松都把太白扶。”问后的结果是这样,所以,便一看了之。“看”到什么呢?“百里青松都把太白扶。”一个“百里”说明范围广;一个“青松”比喻太白山坚贞不移的气节,"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李白《古风》之二十)";一个“都”说明了程度;一个“扶”字,写出了做法,是众望所归的表现。总之,这一句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写出了太白山的气势和骨气,这些“青松”犹如太白山的粉丝们,正如杜甫在《喜达行在所之三》中写道:“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问后一看,雄伟壮观,可感而不可及。正如作者在《〔正宫?小凉州〕初访太白山》的序言中写的那样:“秦岭之奇,它山莫比,便以曲歌之,恐也未能状其美耶。”因为,“梦魂牵,这一路风光四时天!天上人间。秦山恋,诗花儿溅,泼墨悬岩,都是太白篇(常箴吾《〔正宫?小凉州〕初访太白山》)。”但是,作者仍然看到的是:“大声呼,无边秦岭歌无数。”由静到动,一片沸腾,真是“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王安石《太白岭》)。”一“歌”而收官,是心情也是向往,照应题目,彰显主题。
       实际上,这首曲就是由“梦、问、看、呼、歌”这样的一纲四目组成的,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痴迷于传统文化的情感。其特点是语短意深,字字珠玑,耐人寻味;读后,真如梦境中,别样的感受在心头。另外,这首曲动静结合,静是思考,动是释放,变化自然,抒情得体。

      史高座   2023·11·25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