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史高座读诗】“释怀枝上莺”——读桥山柴人的《龙湖寻韵 》

  • 大海
楼主回复
  • 阅读:1583
  • 回复:0
  • 发表于:2022/3/30 6:52:50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武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史高座读诗】“释怀枝上莺”——读桥山柴人的《龙湖寻韵 》 

原作:桥山柴人《龙湖寻韵 》                     
寻韵湖边柳,释怀枝上莺。
柔丝千万缕,钓得一春明。

【史高座解读】这首诗的题目是《龙湖寻韵》,“龙湖”,即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轩辕庙前区的“印池”(相传为黄帝洗印之池),又因黄帝“桥山龙驭,鼎湖升天”,故当地人也把“印池”叫“龙湖”。寻韵就是寻找可眼可心的景致。

       一读,感觉清新。不是无病呻吟的虚情,不是振臂高呼的假意;不是泥古不化的格律溜,不是七凑八拼的混装货。垂柳黄莺和谐搭配,可眼;柔丝垂钓,比喻得体,可心。这个“钓”,是钓春,不是钓其它什么的。

       再读,感觉有味。第一,一个“寻”字,使我想到了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来到了泗水滨,作者来到了龙湖边;朱熹说的是“面”,作者讲的是“点”;朱熹的美景让人心悦,作者的莺啭让人释怀;朱熹觉得“万紫千红总是春”,作者觉得千丝万缕都是在钓春;他们都因寻到了一处美景而喜悦。景是静的,心是动的。 第二,一个“柳”、一个“莺”,这不正是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景观吗?作者来到湖边,看到了柳,进而听到了莺啭,这是天籁之音;作者从下到上逐层展开,以立体感的形式,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也让人产生了想象和联想;杜甫的柳和黄鹂在一个平面,柳只是黄鹂的陪衬物。作者由下到上之后,又回到了“下”,看到那条条垂柳映在清澈的湖中,就像那柔柔的丝线,一起在钓明媚的春;杜甫在写出黄鹂之后,视线继续上扬,看到了飞天的白鹭。作者画了一个圆,杜甫给出了一条线。其味自品,其义自见。

        三读,感觉情重。我们知道,泗水在山东省,南宋时是被金人所占的,据说朱熹并未到过这个地方。只是孔子曾在此讲学,朱熹是想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抒发自己提倡孔孟之道的理念的。照此解读,作者无非是借“寻韵”,展示一种和谐的氛围,提倡一种协作的精神,向往一种春明的景象。韵在其中,情在其中,寻在自己。

  史高座   2022·3·26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