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不负韶华乐忘忧”——读王玉明院士的《鹧鸪天·清华园金秋》

  • 大海
楼主回复
  • 阅读:804
  • 回复:1
  • 发表于:2021/11/7 7:07:40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武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史高座老师读词]“不负韶华乐忘忧”——读王玉明院士的《鹧鸪天·清华园金秋》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史高座 1956年11月生, 陕西省武功县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曾任武功县作协筹备组组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曲学会副秘书长 。咸阳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咸阳市散曲研究会会长。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诗词鉴赏班教师,《咸阳诗词》、《中华散曲》编辑。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王玉明

         鹧鸪天·清华园金秋

                     



         银杏黄栌枫叶秋,斑斓尽入醉翁眸。西风近日凭他扫,绮梦今生任我留。        苏子忆,壮怀讴,门前且看水西流。微尘一瞬君休叹,不负韶华乐忘忧。

自注:下半阕首拍引自苏东坡《浣溪沙》:“莫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2021年10月30日于清华园。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史高座读词】“不负韶华乐忘忧”

——读王玉明院士的《鹧鸪天·清华园金秋》



        【史高座解读】这首词的题目是《清华园金秋》,它交代了地点,交代了季节。这个地点,给人以向往,这个季节,在古典文学作品里,往往是悲伤的;在现代文学作品里,喜忧参半。而作者将一个人们向往的地方和一个喜忧参半的季节组合在一起,别有一番韵味。为什么呢?因为,人们的经历不同,认识不同,对秋的感情也是不同的,古代的欧阳修认为秋是悲的,现代的峻青认为秋是喜的。我们来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起句,作者用了一个列锦的修辞格,巧妙地把银杏、黄栌、枫叶和秋四个名词有序地排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秋景图,奠定了抒情的基调,那就是坚韧与沉着,进取与思考 。所以作者在第二句写道:“斑斓尽入醉翁眸”。“斑斓”一词,概括上句,引出下文。“醉”字,表明心态,使人们看到了一个新时代的“醉翁”,而不是欧阳修式的“醉翁”,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这样,就把清华园和金秋,鱼水般地融合在一起,点题自然。第三句又是紧承前两句,引出秋天的另一个特点,这就是“西风”,它往往给人以萧杀的感觉。而作者的态度是“凭他扫”。一个“凭”字,我们看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不变的追求,真有一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为什么呢?因为,宏愿早在心中扎下了根。作者18岁考上清华,学的是工科,后来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科研上有一定的建树。正如作者在《荷塘幽思 其三·秋思 》中所写的那样:“宇宙零源何物有,菩提非树岂尘牵”?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下片,作者想起了苏轼,引出了他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的句子“莫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我们知道,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当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然而苏词却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苏轼在那样的环境中都能陶醉其中,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什么理由不陶醉呢?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个“常言”说的是人的生理年龄。我们知道,人的年龄有三种形式: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生理年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门前且看水西流”,人间常有老还童。照应第二句,引出下句,劝君休叹,得出结论“不负韶华乐忘忧”。“乐”字又照应“醉”字,前呼后应,回环往复,构思缜密。这个结论,正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鹧鸪天》这个词牌,很像一个七言律诗。据此,这首词起承转合自然得体,“醉、留、忆、休”四个字,依次排开,概括了词的内容,抒发了执着的情怀。另外,这首词,用典得体,雅而不生,同而有别,古为今用,视野开阔,给人以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补说一点。“斑斓尽入醉翁眸”一句,初稿是“秋光尽入醉翁眸”。我个人认为初稿是很好的,理由是:包括题目在内,看似有三个“秋”字,实则这三个“秋”字的含义是不同的。题目中的“秋”,是一种季节,总说;正文第一句的“秋”,是指这个季节中的风景;第二句的“秋”,既是风景,又是时光(或许,有人会说,时光也是一种风景),是由风景向时光的自然过渡,因为,这首词的主旨,就是“不忘韶华”,翁是年龄,少是心态,翁少转换。另外,第二句的“秋”,紧接第一句的“秋”,形成顶针修辞格,这种蝉联的手法,使语气更加贯通,抒情更显深切。这样看来,“斑斓”一词,就显得单调。

                        2021·11·2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王玉明院士简介

        王玉明
,字韫辉(叶嘉莹先生所赐),1941年生,吉林人。清华大学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四项(排名1,1,1,3)、省部级科技奖15项。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书画社理事,清华大学荷塘诗社社长,云帆诗友会顾问,已有四本诗集和两本影集出版。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 大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1/11/8 12:28:23
  • 来自:陕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是 一幅,不是 一副

起句,作者用了一个列锦的修辞格,巧妙地把银杏、黄栌、枫叶和秋四个名词有序地排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奠定了抒情的基调,那就是坚韧与沉着,进取与思考 。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